IATF 16949: 2016 补充条款:6.1.2.3 应急计划

6.1.2.3 应急计划

组织应:

a) 对保持生产输出并确保顾客要求得以满足而言必不可少的所有制造过程和基础设施设备,识别并评价相关的内部和外部风险;

b) 根据风险和对顾客的影响制定应急计划;

c) 准备应急计划,以在下列任一情况下保证供应的持续性:关键设备故障(另见第8.5.6.1.1 条);外部提供的产品、过程和服务中断;常见自然灾害;火灾;公共事业中断;劳动力短缺;或者基础设施破坏;

d) 作为应急计划的补充,包含一个通知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过程,告知影响顾客作业的任何情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e) 定期测试应急计划的有效性(如:模拟,视情况而定);

f) 利用包括最高管理者在内的跨部门小组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至少每年一次),并在需要时进行更新;

g) 对应急计划形成文件,并保留描述修订以及更改授权人员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应急计划应包含相关规定,用以在发生生产停止的紧急情况后重新开始生产之后,以及在常规停机过程未得到遵循的情况下,确认制造的产品持续符合顾客规范。

【标准理解】

(1)6.1.2.3和6.1.2.2一样,目的也是用来处理6.1.2.1输出的产品质量风险的,因为应急计划也是风险控制措施的一种,只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风险控制措施。

(2)对于一些潜在的紧急事件(如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等),以及一些严重影响产品交付的潜在风险(如人力资源短缺,物料短缺,关键基础设施严重故障或损坏等),应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

(3)应急计划的编制,应考虑顾客的要求和风险的大小。

(4)组织应确定应急计划的启动机制,包含通知顾客或其他相关方的机制。

(5)应急计划,应定期进行演练,以确保应急计划的有效性。

(6)高层管理人员应定期对应急计划进行评审,必要时对应急计划进行更新。

【行动要点】

(1)建立产品质量风险管理过程。

(2)形成书面的《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或《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明确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如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等),以及一些严重影响产品交付的潜在风险(如人力资源短缺,物料短缺,关键基础设施严重故障或损坏等),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的要求等。

(3)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或《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输出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演练记录,应急计划评审记录等。

【输出文档】

(1)《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或《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

(2)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演练记录,应急计划评审记录。

(3)应急事件处理记录。

【审核要点】

(1)是否有形成书面的《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或《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明确明确针对潜在的紧急事件(如火灾,洪水,地震,台风等),以及一些严重影响产品交付的潜在风险(如人力资源短缺,物料短缺,关键基础设施严重故障或损坏等),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的要求等。

(2)是否按照《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流程》或《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程序》输出相应的应急计划,应急计划演练记录,应急计划评审记录等。

(3)是否发生过应急事件,若有,能否提供相关的处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