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组织环境/4.3 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

4.3 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

组织应根据以下内容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

——4.1提及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4.2提及的需求。

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可获取。

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根据本文件对人工智能管理体系、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控制和目标的要求确定组织的活动。

【谬误辨析】

谬误一:擅自改动标准精髓文字导致失去原有的内在逻辑

(1)在其他的ISO管理标准4.3都有这段文字描述:在确定管理体系范围的时候,应考虑“组织实施活动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实施活动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可是在ISO/IEC 42001: 2023,4.3中把这段文字描述删除了,反而使用了一段不伦不类的文字替代:“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根据本文件对人工智能管理体系、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控制和目标的要求确定组织的活动。”

(2)在实施4.3的时候,输入4.1和4.2的输出信息,就可以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中的核心活动(如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销售),那么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中的其他支持和依赖的活动(如外部:顾客的要求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如内部:人力资源支持,采购支持,IT基础支持,行政支持,设备支持等),就必须通过这句话“组织实施活动之间以及与其他组织实施活动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关系”来确定。

(3)通过这句话“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根据本文件对人工智能管理体系、领导、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改进、控制和目标的要求确定组织的活动。”看似也能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中的其他支持和依赖的活动(如外部:顾客的要求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如内部:人力资源支持,采购支持,IT基础支持,行政支持,设备支持等),但实则不然,只有在4.3输出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才能实施后面的“5 领导”,“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改进”以及附录A等其他控制。

(4)ISO 体系标准条款之间是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不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通过过程方法紧急联系在一起的。

【标准理解】

(1)组织应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明确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适用范围;

(2)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边界信息通常包含以下信息:组织名称(如XX公司等)、组织地址、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如XXX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以及涉及的支持过程(如人力资源,采购,行政,IT)等;

(3)4.3提到的适用性,指的是标准条款对于组织是否适用。对于人工智能管理体系(ISO/IEC 42001)来说,正文条款4-10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删除的。对于附录A中的控制要求,可以通过适用性声明(SOA)进行删减说明;

(4)在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时,应以4.1和4.2的输出信息,以及组织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作为输入信息,以确保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符合组织的需求;

(5)在确定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时,应考虑相应的接口和依赖关系,如一些人工智能系统设计和开发企业,应将支持性过程(如人力资源、IT、行政、采购等)纳入到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之内,而不能仅仅将设计和开发过程纳入到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

(5)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应进行文件化,如果组织有人工智能管理手册,可以放入人工智能管理手册中。

【行动要点】

(1)建立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管理过程。;

(2)形成书面的《AIMS范围管理流程》或《AIMS范围管理程序》,明确AIMS范围确定流程和要求;

(3)按照《AIMS范围管理流程》或《AIMS范围管理程序》,对AIMS范围进行确认、评审和更新,并输出相应的记录。。

【输出文档】

(1)《AIMS范围管理流程》或《AIMS范围管理程序》;

(2)书面的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

【审核要点】

(1)是否有对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进行确定,并能提供书面的记录。

(2)人工智能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与4.1和4.2的输出信息,以及组织自身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3)人工智能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将支持性过程包含进去。